中新网上海3月13日电 题:青年法官朱骏:“极客”法官法宝多 数“智”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记者李姝徵
办公桌上数个连屏显示器屏幕,书架上各类计算机技术和编程类书籍……在其他同事眼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普陀法院)执行局局长朱骏是一名技术青年,也是一名“极客”法官。
“我学的是法律专业,但一直对计算机技术很感兴趣,有时也会自己开发一些小程序。”朱骏说。依靠这位“极客”法官的数“智”法宝,普陀法院在优化内部流程的同时,提升了法院的审判效率,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热爱钻研数字技术的朱骏,以科技赋能提升案件办理效率,为同事们提供趁手的“生产工具”。
彼时,当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普陀法院劳动争议合议庭案件量随之“井喷”——庭里的法官们不仅每天都要开四五个庭,还要花费大量时间计算加班费、社保费等金额。
面对繁复的计算工作量,朱骏设计了一套计算表格及公式,可以根据劳动者入职时间、离职时间自动计算出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赔偿金数额。这个小工具大大降低工作量和差错率。“这个小工具现在还在使用,并由后来的年轻人们不断完善。”
担任审判监督庭庭长后,朱骏的技术才能有了更大的施展平台。审判监督庭是司法改革后产生的三合一部门,它融合了审判管理、审判监督和信息调研等多项职能,可谓是法院的数据中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而法院的诉讼流程则是市场各类主体体会到营商环境好坏的最直接的载体。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是上海法院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而推出一项重要举措,朱骏彼时所在的审判监督庭则是推进该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在网上办案推进之初,谁都不熟悉网上办案包括哪些项目,以及如何实现全部案件流程在网上办理,”普陀法院审监庭副庭长龚婕说,当时业务庭在习惯已有办案模式的情况下,对于这一新生事务更多地体现出不配合的惯性思维。
朱骏研究分析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出台的网上办案工作方案,向试点法院学习请教,自行操作研究……很快,朱骏牵头制定了普陀法院的网上办案工作细则。与此同时,朱骏不仅带头使用新系统工作,还发动各个庭室的年轻法官“以新带老”,帮助年纪较大的法官接受新技术。
在朱骏的的推动下,2022年,普陀区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14项指标中有7项居上海全市基层法院前5名;其中4项核心指标均居前5名,在线庭审适用率居全市基层法院第1名。
“如果存在延期开庭最多不超过一定次数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否在超过50%的案件中得到了遵守?”这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评体系中“司法程序质量”的一项评估指标,让受访者通过主观的感受判断法院的司法效率。
“这就要求我们法院要十分注意开庭的效率,尽量通过一次庭审完成所有的程序,避免当事人的讼累。”朱骏表示。贯彻延期开庭规则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主体的感受度,也是提高法官庭审驾驭能力的一项重要抓手。
“我们一方面通过上海高院开发的相应统计平台严格掌握每一名法官的个案开庭次数,对那些非因法定原因延期开庭的进行原因分析,对年轻法官开展庭审驾驭能力专题培训;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科技赋能解决庭前准备的相应问题。”朱骏说。
由于当事人诉讼能力的差异化,许多当事人需要多次补充提交证据才能完成一个论证,而对方同样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反证。同样,受制于案多人少的压力,法官排期往往也存在困难。如此以来,一个开庭周期可能要花上几个月时间。
对此,朱骏积极引导法官采用上海高院最新研发的异步微法庭模块。据朱骏介绍,异步微法庭突破了原有庭审的时空限制,可以将审判活动安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当事人可以像聊天一样开展庭审活动,由于异步微法庭不受传统的法庭排期时间限制,一个法官可以同步展开十几个异步微法庭活动,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异步微法庭中完成庭前的证据交换和焦点汇集工作,当事人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处理,降低了他们的时间成本。
让数据多跑一点,让经营主体少跑一点。在“极客”法官朱骏看来,“不管是全流程网上办案,还是优化营商环境,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