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才能拥有奋斗的动力
最近,我的一位好友离开了北京,回到了他所在某三线城市的家乡。记得上大学时,谈起毕业后的发展,他不止一次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留在北京,因为这里的机会远比中国其他地方要多得多,而毕业之后,他也如愿在北京找到了一份除了没有户口、在任何角度上看都还算不错的体面工作。因此,当他告知我们他即将辞别的消息时,我们一群朋友都吃了一惊,担心他是否遇到了什么不得了的变故。
然而,他给出的答案却简单得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他说,他曾以为自己在北京,可以像他的父辈那样,凭着自己的奋斗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4年的工作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时代的车轮已经前行了太远,那个人人似乎都能轻易实现阶层与命运跃升的风口,已经成了明日黄花,而如今的他只想回到自己的故乡,以这几年的积蓄为资本,找到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认真体验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盛唐年间,年轻的白居易入京拜会大诗人顾况,希冀自己能够在京城崭露头角,结果被顾况回以“长安居,大不易”的调侃。而今天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方面固然是遍地黄金的机会之城;但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白居不易”,并非任谁都能像才华横溢的白居易那样站稳脚跟,更不要提鲤鱼跃龙门了。我的这位朋友,其选择固然令我惊讶,但在广大“北漂”之中,与他有相似想法的人却并不鲜见。公道地讲,他们并非在北京没有一份好工作,更是远没有达到“过不下去”的地步,但他们却发现:自己哪怕拼了命地奋斗,生活的前景也似乎一眼就能望到头,因此不如归去,回到有父母支持的地方,过安逸的生活。
作为一个北京人,回想起与我一起长大的同龄人们的父辈,他们前半生最大的关键词,大概就是“奋斗”。许多与我一起长大的同学,其实都是北京的“二代移民”,而他们的父母,则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或许是通过寒窗苦读考进了北京的大学,或许是在军旅生涯中被调任至首都,又或许是带着打工的积蓄北上创业成功。
在那样一个整个中国都还相对贫穷的年代,这些父辈们的原生家庭,大多都是低微、困窘的,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促使中国走上发展快车道的同时,也为他们开辟了一扇改变命运的机会之门。“读书改变命运”“从军改变命运”“下海改变命运”……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与“改变命运”有关的说法,其实都发源于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而一代代出身平凡的年轻人,也正是在“改变命运”口号的鼓舞下,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坚忍不拔的奋斗之中,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为改变国家的命运贡献出了至关重要的力量。
然而,对于最近这些年才陆续走入社会的85后、90后而言,他们却尴尬地发现,改变命运似乎正在成为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一方面,对父辈而言,从一穷二白到在大城市安家立业,其跨度固然大,但在中国经济奇迹的历史大背景下,这样的从无到有并不会太难,而对年轻人而言,本已生于小康之家的他们,想要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情况下,使自己再上一个台阶,其难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与当时全国绝大多数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相比,今天的社会,已经分化出了某种泾渭分明的阶层。面对同样的机会,出身于不同阶层的子弟,在竞争时自然会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或劣势,这使得那些出身平凡的年轻人,与当年相比更加难以出头翻身。与此同时,房价的压力,更是让人连在大城市里安家都不能轻易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无怪乎一些年轻人会停下奋斗的步伐。
今天,国家自然仍需要年轻人的奋斗,但想要让年轻人有奋斗的动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机会。年轻人需要的,不仅是求学、就业的机会,更应当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意味着国家与社会应当努力为年轻人提供尽可能公平的竞争环境,尽可能通畅的上升通道,以及尽可能合理的生活压力。唯有在梦想的牵引之下,奋斗的激情才能持久维系,对年轻人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林树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