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3月19日电 题:珠海“鹤王”陈福炎:鹤之知音余热生辉
作者 李凌
锣声震天,白鹤轻舞。在阵阵掌声与鞭炮声中,一个年轻人扛着鹤衣走到场中,拍了拍刚结束表演的老人的肩膀,“福伯,你真厉害,老当益壮,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跳不过你。”这是微电影《鹤无双》中的场景。电影曾在2013年国际电影节“魅力城市”中获奖,其中的领衔主演便是老人陈福炎。
现年87岁的陈福炎,2012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传承人称号,是珠海当之无愧的“鹤王”。
三灶鹤舞兴起于宋代末期,兴盛于同治光绪年间。三灶镇逢年过节便会舞狮耍鹤,意在驱走邪恶,带来吉祥。作为非家族性舞蹈,鹤舞的传承以自愿为特征,以口传身教师承为主,是旧时大多数香山县人的业余爱好。
陈福炎对鹤舞的学习并非一时兴起。八岁时,他便在一旁静静看着村里人表演,观察他们如何做动作,直到十六岁拜师,才开始正式学习三灶鹤舞及舞狮的技艺。
学习舞鹤,他从扎马步、练武术开始,打稳基础;然后学习套路动作,总结、模仿白鹤的动作、神态,研究白鹤的生活习性,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鹤舞动作:出巢、觅食、啄吃、洗嘴、梳羽、休憩、嬉戏、归巢,动作栩栩如生。
2008年,陈福炎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的传承人,2012年又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秉承着“不能断了传承”的信念,陈福炎退休后,扛起了传承和发扬三灶鹤舞的重任,带着弟子参加了港、澳民间艺术大巡游,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展演,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等活动。
2013年,珠海市金湾区文体旅游局启动教材编撰立项,陈福炎遂对鹤歌鹤舞进行了系统总结、整理,用笔记下了鹤舞的发展历史、鹤衣的制作、鹤舞的表演程序等。陈福炎认为教材的出版打破了鹤舞传承700多年来完全依赖“言传身教”的历史,不再焦虑后继无人。
在陈福炎的推动下,女性也被鼓励参与到鹤舞的表演中,扩大了民俗传承的群众基础。如今在三灶的鹤舞队,绝大部分的表演者是女性。
为了培养鹤歌鹤舞接班人,除了在三灶镇的几个村庄组建鹤舞表演队,陈福炎还亲自到金湾区的小学与校长商量,挑选小学生,编班开展免费培训。
“希望能一代代传下去。”老人说,这是他最大心愿。(完)